Loading...

(經濟日報/2021.10.21)

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昨(20)日表示,電動車發展是全世界必然趨勢,以往台灣在移動碳排放的占比很大,若能發展電動車來減少碳排放,是否應同步重視核能發電議題,長期台灣的能源政策有檢討的空間。

三三會昨日舉行10月例會,邀請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針對台灣電動車產業轉型挑戰進行演講。

林伯豐表示,電動車發展是全世界必然趨勢,減掉汽油而增加電的使用,這是未來的發展重點,鴻海和裕隆可以合作做電動車發展,對台灣是正面的。

不過,台灣若要發展電動車會不會面臨缺電的挑戰?林伯豐指出,台灣在移動碳排放的占比很大,這是指汽車的碳排放,若能發展電動車來減少碳排放,這可和核電可並駕齊驅,應該同樣重視,這都是我們的能源政策必須檢討之處。

林伯豐表示,台灣目前最大的挑戰就是能源政策,我們的核電占比已從過去的12%減到8%,2025年核電要完全取消,台灣會因此而缺電,對工商業發展是負面。

大陸正在興建13座新的核電廠,日本也在增加新的核能發電,台灣應該考慮以核能做為備用電源,讓台灣不至於缺電及產生不合理電價。林伯豐也表示,中國大陸近期嚴格執行能耗雙控政策,蘇州、浙江、廣州等10多個省陸續傳出供電吃緊,上游工業受影響被動減產,衝擊當地企業與台商。台商面對大陸限電議題,應運用數位科技達到節能減碳目標,並積極與當地政府協商。

大成長城董事長韓家宇在劉揚偉演講完後提問,副總統賴清德擔任閣揆時,曾表示2035年要讓全台都採用電動車,意味著到了2045年台灣已經看不到汽(柴)油車,屆時也將看不到加油站。但是若是買了一輛100萬元的電動車,充電費會不會比汽油費更高。韓家宇說,要提高電動車的利用率,是否更應重視台灣能先擁有便宜的電力?

劉揚偉則回應,政府執政的壓力是來自於人民能否讓它繼續執政,人民的壓力有些是理想性壓力,有些是實際性壓力,如果實際性壓力變得很龐大時,政府就會感受到。

現在歐洲和中國大陸就是因為極端氣候很激烈,例如大陸現在也開始限電,要是台灣的極端氣候也出現了,人民就會要求政府將更多資源放在這裡,政府的腳步也會加快。

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12926/5831984